第三五九章 入局与挑战
实等罪恶,与桀的罪恶如出一辙,凡桀的罪,就是帝辛的罪,桀纣不分,这些都是出于模仿。”
翻开《尚书》、《史记》等,桀有的罪恶帝辛都有,而桀没有的,帝辛亦有。因而,帝辛是夏桀加想象的罪恶的集大成者,亡国是其罪有应得。
亲身经历了家国沦丧、山河破碎的明末大知识分子、抗清义士顾炎武在亡国之后沉思细想,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
一个帝国的衰亡,是各种势力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以至于积重难返,非革故不足以鼎新。
因此,在研究殷商亡于帝辛这段历史时,顾炎武分析了殷商自盘庚以降,商王朝贵族离心离德的种种行经,得出一个结论:商亡是必然的,帝辛只是适逢其会,换了任何人,都无法拘救商王朝的命运。
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指出,武丁之后是商朝存在一位武功极盛的君主的,且以考古、甲骨等材料佐证,郭氏指出:这个人就是帝辛。解放后,郭沫若曾亲临殷商故地考察。
在周人充斥着污蔑、谩骂的历史记载之外,还有一幅真实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乙在位26年而崩,少子辛即位。
当此之时,帝祖甲的礼制改革已逐步取得正统地位,嫡长继承制的王位传承已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