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三七章 揭秘:“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其进行放大而淡化了曹操出奔京师是为声讨董卓的正面形象,并虚构了陈宫的加入以见证曹操性格的多变。
    由此使得一场普通的自卫事件转变为对曹操性格多变的批评,也让“捉放曹”成为了佐证曹操“奸绝”形象的典型故事。
    曹操其实本就是一个极其复杂、极富争议的人物。仁者见山、智者见水,千秋功过、任人评说。
    有道是:“男儿只手带吴钩,何处觅封侯?江山多少帝王业,悠悠,到如今、空中楼阁。挂帆西子芦苇舟,功名值几斗?雄风万里书生气,梦游,莫不如、水调歌头。”
    历史上,曹操也算是功成名就了,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更是:“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
    他名义上还为汉臣,实际上已是皇帝。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十月,汉献帝又赐予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曹操以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太子。
    接下来就是曹操一统三国的事了,原本在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