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谁来顶缸
说到这里,根本不用往下说蔡京就明白了,赵佶这是让他致仕的意思。说是致仕是客气的说法,实则是找个替罪羊。
天下大乱,此时所有矛头都指向了朝廷,谁来顶这个缸,不可能由皇帝来顶,那就得是大臣。一般的大臣还真顶不起,必须是重量级的才行,而蔡京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蔡京任宰相,封鲁国公,把持朝政多年,而且花石纲的罪魁祸首就是他,因而由他来顶缸最为合适。
最主要的是蔡京年岁偏大,再主持朝政十分吃力,令他致仕并无不妥,赵佶心理上也没有负担。
实际上要不是蔡京举荐了高峰,赵佶可不是让蔡京致仕那么简单了,可能还会给他安一些过错到头上,那时蔡京就是有污点的人了。
蔡京为三朝元老,这些事情他岂能看不明白?赵佶稍加点知他便明白了,因而上前称道:“陛下放心,明日臣请辞的折子便会递上。”
宋朝的皇帝和大臣都很要面子,无论是授官,还是辞官,都要三表,才显得重视。
比如,蔡京这次请辞就要三辞才行。第一次上表辞官,皇帝是不会同意的,这种做法表明皇帝重视人才,不愿意放其走。折子打回去后,千万不要以为皇帝是真心的,那样想你就错了,此时的做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