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因地制宜
个个的和大家交流,而在这之外,他还重点从技术和全局的角度作了一些改进,甚至把它们作成了各地的支柱产业。
登州的造船业本就十分发达,与它同等地位的明州造船厂被吴玠洗劫一空后,其地位更加重要,既然如此,高峰就准备把这里发展成大宋最大的造船厂,其不光为官用,也为民用,如此便可既兴渔业,又兴海上贸易。
青州的广陵盐务、莱州的崂山煮盐场等都是大宋海盐生产的重要基地。
只是,此时海盐的制造大都出于煎炼,其法为“刮土淋卤,取卤燃薪熬盐”,煎盐时的场景十分壮观,沿海岸线架设数以千计的烧锅煎盐设备,燃起熊熊大火,把水份蒸去,这才出来结晶的海盐。由此可见,这种方法耗费大量柴草,又费工费力,所以不但浪费,而且成本很高。
事实上,此时已经出现了晒盐法,但由于技术原因,效果并不好,所以煎盐仍是主流。
真正的晒盐技术是直到清末才逐渐完善和成熟起来的,最简便的晒盐法是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海水过滤,制成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存于池中,在阳光下蒸发结晶成盐。
另外一种方法也称盐田法,也是最常用的晒盐法。这种方法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