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无关紧要的人变成宝贵财富
有什么里外不是人的说法,子路选择两不相帮很符合当下的三观,智氏这边的高层能理解,鲁国那边的高层也不会有任何的负面话语,至于说完全没有任何流言蜚语是不可能的。
类似的思维到战国都还是主流。
比如魏国的公孙衍,他在魏国得不到重用,一气之下接受了秦国的聘任,之后率领秦军攻打魏国,一战歼灭了数万的魏军。
当时,魏国的高层后悔为什么不重用公孙衍,不计较公孙衍率领秦军歼灭数万的魏军,相反邀请公孙衍归国效力。
后来,公孙衍的确也回到魏国效力,还干了合纵攻秦的事业。虽说公孙衍没有将合纵攻秦做成,可是也一度将秦军堵在西边十数年出不来。
那个时候的秦国的高层还觉得是自己对不住公孙衍,高度评价了公孙衍在秦国的一应作为,并且没有因为公孙衍重新为魏国效力有什么谩骂。
注意一再提到的“高层”,也就是说两国的高层都不觉得公孙衍做错了什么,底下的人却没有那么大方,公孙衍肯定是要先遭到魏人的唾骂,随后又被秦人痛恨。
每一个不同的阶层看待相同的一件事情,其实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而去产生区别。
以当前的思维和三观来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