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治国先治吏
员岗位,吸引了太多太多的读书人。
谁都想在冯恺治下拔得头筹,从而为自己以后攀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何况是人就有从众心理,几个几十个的读书人从贼或许会让更多的读书人踌躇不前,但是大家都去了,自己不去?那他么不是傻?
而且在冯恺治下为吏和在大明为吏存在本质的不同,后者基本上意味着仕途尽毁,因为只要是一心向上想要科举出仕的名教子弟怎么可能甘心为吏,成了刀笔吏,沾染世俗气,便是对圣贤最大的亵渎,官场不会接受有过从吏背景的读书人。
但是冯恺治下的吏不同,甚至这都不叫吏,而是叫公务员,简单说就是协助官员处理政务的人,成为公务员积累治政经验,只要能通过公务官考核,那么就能直接为官,而且因为有经验,一旦为官基本上都是从一个部门的主官做起。
然而谁也没想到公务员考核的难度简直不比考功名差,倒不是说卷子有多难,而是录取人数。
拿一个县举例,税司需要五名吏员,律司也需要五名吏员,县衙同样需要几个。
如此一来整个县需要的吏员最多也不超过二十。
公务员考试必考一门作文还要选考一门,比如选考数学,那么两门成绩优异就有机会进入税司,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