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大规模种田
若只是这些,罗家村的剩余村民未必扛不过去。
真正让罗家村难熬的是,那些在大雨前插了苗的田地,因为雨水长时间的浸泡,近一大半没了存活的希望。
虽说已经育苗插秧的水稻喜涝并不怕雨水,但整个罗家村的村民里也就只有那么三四户人家搞到了位数不多的水稻粮种,大多数罗山村的村民都是种的红薯。
红薯耐旱、喜光照,原是极好种的粮食,便是在之前两年里,家中情况还过的去的罗山村村民里还有不少人每日偷偷上山挑了少量的山泉水,养活着自家院子里的几方红薯地,就靠着这些红薯做口粮,一直撑到了如今。
渝州初来雨水时,罗山村的村民心里都是欢喜的。
有了雨水,就不用像从前那样扣扣嗖嗖的在牙缝里剩下救命些的吃水就为了养活那么一星半点的红薯。
有了雨水不仅可有种红薯吃饱肚子,还能种包谷、种水稻、种小菜,等熬过这一年入秋,苦尽甘来,后面便全是福气了。
可谁能想到这渝州的雨水,不来时它两三年都不来,来时又气势汹汹多到要将整个渝中都淹了。
要说红薯的优点是耐干旱、喜光照,那么缺点就是怕涝怕阴。
就在暴雨前半个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