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八)
加以说明。
《易经》原是卜筮之书,上博藏楚竹书《周易》正好反映了这一点。这种书不是作为"文献"书写形式抄写的,而作为"筮人占卜用书"抄写的。我们首先看到,楚竹书《周易》每支竹简可抄四十余字,而每一卦因其字数多寡不同,或两简,或三简,皆单独抄写,而不连抄。如《井》卦的末简整支简只在简端写有一字,下面宁可全空着而不连抄下一简的内容。同时,我们又看到,在没卦的首简和末简都标有特殊的符号,这特殊符号,其实际的作用在五千字的《周易》经文中画出大约七个“卦区”,以方便识别和翻查。按传统说法,《周易》筮法是通过过揲四十九根蓍草来进行的,三变成一爻,六爻成一卦,卦成后就要翻检《易经》,读解该卦的卦爻辞。虽然筮人大多对《周易》卦序很熟悉,可以将六十四卦卦名依次记诵下来,但要迅速找到某一卦还是要费一点功夫。而用一些符号划分“卦区”,就很方便翻检。这个作用就像今人在辞书中贴A、B、C、D一类标签一样。因此这些符号并不是《周易》原有的,而是筮者为了翻检方便加上去的,当然其符号的填加方式可能自有它的道理,即可能遵循了大体均分和照顾特殊等原则。”(上博藏楚竹书《周易》中特殊符号的意义 姜广辉的博文 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