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八十

,用涉大川,吉。”这是把君子的品质修养与政治挂起钩来,因为这里所说的君子,是指有国有家者,即统治者。那么,在儒学者看来,君子的谦逊,是构成建功立业的前提条件。
    《周易》是儒学元典,被孔子所重视,并看出了义理内涵。《周易》是先儒构建的政治学说与理论,是开儒学之先河。故《周易》的作者是儒学的鼻祖,孔子只是先儒学说的发展者。孔子进一步发展了《周易》里的哲学思想,成为先秦儒学集大成者。孔子进一步完善了伦理道德政治学说,而非是儒学的创始人。孔子的伦理道德政治观,只是《周易》哲学的深化与发展。《周易》体现的是政治学说,而孔子的学说同样体现的是政治学说,因孔子所讲的伦理道德之目的归根结底是让统治者实现政治之目的。
    《谦》所讲的谦逊并非指礼仪上的表现,而是君子(统治者)安邦治国的行为准则,即获得政治的一种信用资本。通过君子的品质修养,以达到政治目的。
    《谦》文的思想内涵,换句话说是“诚意,修身,齐家,治国”政治理念的渊源。
    《易传·大象》由《谦》文而引申出"君子以裒(póu)多益寡,称物平施。"其意是:君子应以拿多余的一方给予缺少者一方,权衡事物而做公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