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五)

质。即竹书《周易》、帛书《周易》、今本《周易》从结构形式及内容性质,则是一脉相承。而春秋《周易》文本与今本《周易》相比,除两者的结构形式不同外,严格的说,两者除了所用“繇称”与“爻题数字”的称法不同外(一种是用《周易》里的符号名称作“繇称”,一种是用“九·六”数字作“爻称”),其文辞内容则是完全相同的。
    为何西汉时期没有承传《左传》一书里反映的春秋《周易》文本呢?只有一种解释,春秋《周易》文本没有今本《周易》(数字爻题《周易》)更易于卜筮的缘故。把《周易》里符号演变成阴阳属性,来以“九·六”数字代称。这是随着阴阳学说的上升,并成为帝国里的“思想律”,春秋《周易》文本,随之改造成“九·六”爻题的文本,既易如反掌,也被传承了下来。
    无论竹书《周易》、帛书《周易》、今本《周易》是一脉相承的“九·六”阴阳爻式的卜筮文本。而《左传》里反映的春秋《周易》文本,是以《周易》里的画符号及名称来排《周易》每篇里的文辞“繇称”,虽然这种文本也曾被史巫用于卜筮,但总的说,已经证明《周易》文本是个被演变和被改造的过程。
    因为从时间上说,《左传》反映的春秋《周易》文本远远早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