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七)
生不会晚于西周末期。
而《诗》里还有一首诗如同《周易·渐》文那样用“鸿”来起兴。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信处。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于女信宿”(《诗经·豳风·九罭》)
《九罭》一诗应早于《鸿雁》一诗是肯定的,此诗应是西周后期产生的。
《周易》里的《渐》文是以“鸿”起兴,共分六段以“鸿渐于干,鸿渐于磐,鸿渐于陆,鸿渐于木,鸿渐于陵,鸿渐于阿”起兴。而《诗》里的《九罭》一诗里以“鸿飞遵渚,鸿飞遵陆”来起兴。这“鸿飞遵陆”与“鸿渐于陆”寓意非常接近。从《周易·渐》的用韵来看,更规范于《九罭》一诗。通过《渐》文用“鸿”起兴的手法与《诗》里的《九罭》与《鸿雁》诗歌的对比,推断《周易》一书的产生早不过于西周中期,晚不过于西周后期。
上世纪的易学家李镜池就已对《周易》里的所谓“卦爻辞”与《诗》里的诗歌的体例文法进行比较,以此推及《周易》产生的时代,为“成书於西周晚期”的说法。
李镜池先生《周易探源·序》里说:“我们现在认爲《周易》的编着,出於周王朝的卜史之官,成书年代,约在西周晚期”。这是李镜池在早期诸种说法后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