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二十)

氏易传》里)里的“象数”之说。
    如:“《剥》之为卦,诸阳消剥已尽,独有上九一爻尚存,如顾大之果不见食,将有复生之理。上九亦变,则纯阴矣。然阳无可尽之理,变于上则生于下,无间可容息也。圣人发明此理,以见阳与君子之道不可亡也。或曰:剥尽则为纯《坤》。岂复有阳乎?曰:以卦配月,则坤当十月。以气消息言,则阳剥为《坤》,阳来为《复》,阳未尝尽也。剥尽于上,则复生于下矣。故十月谓之阳月,恐疑其阳也。阴亦然。圣人不言耳。”(《程氏易传·剥传》)
    这是对今本《周易·剥》里的“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的解释。对这一句文辞的解释,按理应从这一句话文辞上去做解释就是了,可程颐已然是“象数”去解释“上九”里的那句话。程颐的那一段解说是用“阴阳”和“十二消息卦”学说来解释的。《剥》里的“六联体”符号是“”,此符号后演变成卦符号,并分上下卦,为“艮”(山)与“坤”(地)。此符号又分阴分阳,其中,五个是阴画,而只有一爻画为阳,这就是程颐说的“诸阳消剥已尽,独有上九一爻尚存”,又通过卦象而认为“硕大之果不见食,将有复生之理”。这是通过卦画阴阳取象而解释《周易》里的“硕果不食”,并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