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二十四)
战国时期出现的典章书籍对《周易》的称法
《论语》里有一处:“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里出现的《易》称,无疑就是指《周易》(春秋文本《周易》)一书了。
战国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并留传下了诸子的书籍。从战国时期的书籍来看,在战国前期出现的书籍,反映《周易》的是非常少见,而到战国晚期出现的书籍,则开始有一些书籍里引用了《周易》里的文句。如《荀子》,《吕氏春秋》等书籍。
《荀子·非相篇》:“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腐儒之谓也”。
这里的“《易》”称,所引用的“括囊,无咎无誉”内容,正是《周易》一书里的内容。是出自《周易·坤》篇里的内容,这无疑说明《易》称是等同于《周易》的称谓。
《吕氏春秋》一书里共有三处引用《周易》一书里的内容,但称法已然是“《易》曰”,而不称“《周易》曰”。
《吕氏春秋·务本篇》:“《易》曰:‘复自道,何其咎,吉”。
《吕氏春秋·慎大篇》:“《易》曰:‘愬愬,履虎尾,终吉”。
《吕氏春秋·召类》:“《易》曰:‘涣其群,元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