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三十三)

左传》一书记载有两则卦例,即《僖公十五年》与《成公十六年》中所记载的卦例,并不是以《周易》筮之的筮例,而是繇式《周易》文本以外的同有六十四个六联体符号和繇式《周易》相同六十个名称的书进行算卦的卦例,即所谓三易之法里的《连山》与《归藏》之卦例。
    现将这两卦例抄录如下:
    ⑴《僖公十五年》:“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吉‘涉河、候车败’。诘之,对曰:‘乃大吉也,三败必获晋君。其卦遇《蛊》曰:‘千乘之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失狐蛊,必其君也。《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实落材亡,不败何徒?’”
    ⑵《成公十六年》:“公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复》曰:‘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国蹙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
    上一卦例(或称筮例),已知秦晋两国发生了战争,秦出兵伐晋所筮的一卦。而第二卦例是晋国伐郑国时,郑求救于楚,楚出兵救郑与晋军对阵时,晋历公卜筮所得的一卦。这两卦例如《周礼》中所云的《归藏》或《连山》之书。这种书是由原创《周易》而模仿产生出的东西(严格地说,《连山》与《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