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三十五)
阳说法)为“变数”,也就知道《观》里的第三繇画是个“繇变”,目的是得出“繇辞”,而不是再变出新的一卦画符号。如上面“第二步”中的《观》结构形式里第三繇辞的“繇题”是“否”。已知起筮时,这一繇辞是个“繇变”,假如规定是要按这一繇辞,推断人事吉凶的,史巫起出这一‘卦’时,就会说:“遇观之否曰:观国之光,利于宾于王。”这“否”是《观》里一繇辞的“繇题”而已,而不是又变出了所谓的六十四卦里的《否》卦。故不能认为《左传》里的“观之否”是“变卦”筮法,而恰当的称法,只是个“繇变”筮法。???
这种以蓍草起卦的方法相当复杂和费时间,到唐代时就以钱代蓍起卦法。事实上说卦筮术本身没有道理,是巫术下的产物,自然如何起卦又有什么道理呢?自然可以有任意的起卦方法,以钱是一种,邵雍不是“发明”了听声音起卦法、用时间数字起卦法吗?若想起出一卦,方法是很多的,如抽签法,抓阄法等等。还用得“大衍之数“里说的那种繁琐方法吗?本身都无意义的东西,有那么必要吗?
《左传》里记载的第一筮例,是史巫以春秋《周易》文本,通过蓍草推演起筮,即要经过“十八变”才能得一‘卦’。是通过三变得一繇,这样周太史筮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