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六)
道德性”克服政治风险,才有如此的“君子”应具有“道德性”的建设内容。把“君子”的“道德性”看成是立国、治国及战胜政治险恶的不而法宝。所以“素履”也是君子应遵循的一种行为准则。
4、“谦谦君子”,即“君子”应保持谦虚又谦虚的品质精神。《周易·谦》篇是专谈“君子”的“谦虚”品质问题。《谦》篇的全文是:“谦,亨,君子有终。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鸣谦,贞吉。劳谦,君子有终,吉。无不利,伪谦。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谦虚”是“君子”应有的“道德”内容。君子有了谦虚的道德上的名声,才有利于“行师征邑国”。“君子”道德性的目的是“王天下”。这是《周易》作者十分明确的意图。“君子”的道德性建设,是在于政治的目的。“谦,亨,君子有终”(谦虚,才通达顺利,这是君子应始终保持的)。“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谦虚又谦虚的君子,由此能在大地上建功立业,吉祥)。“鸣谦,贞吉”(有了谦虚的名声,前途吉祥)。“劳谦,君子有终,吉。”(勤劳又谦虚,君子应始终保持这种行为准则,吉祥)。“无不利,伪谦”(无所不利,这正是君子努力发挥谦虚行为准则的结果)。“鸣谦,利用行师,征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