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九)
然还处在浓重的天命思想,也表现的是修德以配天命。《大雅·文王》“田念祖尔,肆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大雅·黄矣》:“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无论《周书》或是《诗》里的史诗都体现的是修德以配天的政治理念。而偶见的“孚”字,现在学者均当“诚信”而译。当然传统上与现在的学者也把《周易》里出现的“孚”字作诚信解释。《周易》一书里已有大量的“孚”字出现,是远远高出《周书》和《诗》里出现的“孚”字。《周易》一书已把“孚”作为一个政治理念构建起来。是《周易》作者取代旧的政治理念,即“旧德”(以德配天)思想。而构建出了全新的政治理念,即儒家民本思想的诞生。
在西周初期是让君主修德,其目的是配合天命,而永保统治基业。而《周易》里是让“君子”(即“有国有家者”)“有孚于小人”,即让统治者关爱百姓。这是修德由上转下,即道德的目的不再是去配合天命,而是配合百姓。《周易》作者真正地是把哲学“从天上请到地上”,《周易》关心的是社会政治问题,而不是上帝(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