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五十)
,而“有孚”则是治国主体施政的内容,即对“小人”实施的爱。这就是先儒建构的“民本”理念。
从《周易》一书里的“有孚”之论来看,充分说明《周易》这部政治哲学,是要构建“道德之国”,而不是“上帝之国”,也不是专制之国。《周易》里的政治学说,是要建立和谐社会。而和谐的基础就是建立在“有孚”(爱)之上。“有孚”的政治内涵就是让“君子”(统治者)爱“小人”(被统治的百姓)。这就是后儒孔孟所讲的“仁政”(或“王政”),后儒用“仁爱”取代了“有孚”,但政治内涵则是一脉相承的。
“君子”治国之道,是“有孚”,“有孚”成为“君子”执政的政治原则,方针,即遵循“有孚在道。”
“君子”与“小人”之间建立起和谐,就是“君子有孚于小人”。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保证。“有孚”成为统治者(君子)与被统治者(小人)通向和谐的连结纽带与桥梁。
《周易》表述的“有孚”,无疑是“民本”政治理念。让统治者行施“仁政”(爱人)才能出现“有孚,惠我德”的上下受恩相报的“和谐”相处的社会。“君子”爱“小人”,“小人”再“惠德”给“君子”,上下和谐,就出现君爱民,民忠君的“理想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