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五十)
即经济财富上的减损目的是建立在“有孚”上,减损的目的是为了关爱百姓。才如此出现“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的这种代表事物发展好结果的判词。可见“有孚”体现在经济上(即国家或统治者的财富上),既使财富减损,但是为了关爱体恤(有孚)百姓,是没有害处的(如同现在中央提出的惠民、扶民政策。中央的财政减少了,但为的是关心低层百姓的生活所支出)。关心惠顾百姓而减损财富无疑是执政上的正确目的,这是“民本”的实质内容。
《益》篇里所阐述的“有孚”,同理也是“本民”的实质体现。收益的目的是用在收成不好的凶年,即是防患于未然,也是爱民的体现,对百姓施爱,关心爱护其治下的“小人”,反过来就会得到治下百姓(“小人”)的拥护与报答,这就是“有孚,惠我德。”
《损》,《益》里均体现了“有孚”的原则。减少经济是为了惠民,没有害咎,增加收益的目的已然是防灾之年,也是心里想着百姓,为了百姓,这样的去对待百姓,自然会得到“惠我德”的好结果。爱民,就是得民心,得民心,就是得“天下”。“惠我德”就是受恩德而回报恩德。???
15、《萃》篇里的“有孚”思想
《萃》里说:“引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