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五十七)
征政治上的养民,爱民的道理。若政治上像水井那样失修,就失去养民的根本。政治失修,也就失去了民心。这是宣扬“民本”思想。即王制里的民本思想。这对后封建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养民,爱民,惠民思想奠定了儒学的根本。本篇以井寓意政治道理。作者希望伟大英明君王的出现,来扭转乾坤,使国家走向太平繁荣昌盛的局面,这伟大英明的君王就是给百姓修井的人。
可《周易》在阐明事理时,并不是以准确的概念和判断、严密的逻辑推理来呈现,而是运用比喻说理的方式,即诗歌的语言,这就是"诗性思维"下的产物。
而《周易》里如诗的篇章,莫过于《渐》了。我们且看《渐》原文:
“( )渐,女归吉。利贞。
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吉。”
我们若去掉《渐》文里的“判词”,那么《渐》无疑就是一首优美的诗。
《渐》
“鸿渐于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