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易学”评论》(三)

    上卷:先秦"易学"评论
    ——《周易》一书在先秦时期形成的"易学"派别
    第一章
    由《左传》一书反映人们最早对《周易》的运用,也反映了先秦"易学"流派的雏形
    第一节、《左传》一书最先记载史巫以《周易》筮之的筮例(续一)
    (7)《襄公二十五年》:“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居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武子筮子,遇《困》之“大过”。史皆曰:‘吉’。示陈文子,文子曰:‘夫从风,风陨妻,不可娶也。且其繇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困于石,往不济也。据于蒺藜,所特伤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无所归也。崔子曰:‘嫠也何害,先夫当之也。’遂取之。”
    此筮例中所言“遇‘困之大过’”,是卜筮出《困》文中的以“大过”为繇题的繇辞。也正是此筮例中所引述的:“且其繇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的这一句繇辞,这正是春秋《周易》文本中《困》里所排第三的繇辞,即以《大过》名作为这一繇辞的繇题。而今本《周易》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