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易学”评论》(十三)

《周易》筮之"时期,即史巫把《周易》当卜筮的书而用。同样也是个迷信的时代,已然认为是万物有灵的时代,人们自然认为占与筮是通神之工具。然孔子的伟大在于理性地去认识这个世界,一心一义要建立道理伦理秩序王国,无疑是排击巫术迷信的。到孔子晚年才发现《周易》并不像史巫用于卜筮那样,发现了《周易》里的德义思想。由《论语》里记,孔子先是发出感叹,尔后发出"不占而已矣"。这在《论语》前后构成对《周易》认识上的一个有机链条。也正是反映了孔子晚而喜《易》的真实写照与真实读《易》(《周易》,即春秋文本《周易》)的心得体会。可这涉及《周易》一书的两例子“子曰”,既没有引起后人的重视,又被后人所歪曲了孔子对《周易》的说法,更是歪曲孔子还是位时常占卜的人。而把《易传》也罩在孔子头上,而《系辞传》对《周易》亦筮亦理的说法,变成了孔子的言论(孔子还感叹时间上的不多了,还没把《周易》彻底弄明白,那里会去写《易传》),从此遮敝了历史上那位真孔子,把孔子变成了后封建社会里的统治需要而塑造成偶象圣人的孔子。
    通过《论语》一书里两例子“子曰”的分析,已知在孔子的眼里《周易》就是讲义理的,孔子直接引用其文句用于说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