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评论》(十三)
十四《论语音义》云:
学易:如字,《鲁》读“易”为“亦”,今从《古》。
这就是说《古论》“学易”之“易”字,《鲁论》读作“亦”字,陆德明认为《鲁论》之异文不可从,应从《古论》。
陆氏之说,直至清代惠栋方提出异议,他以《鲁论》“亦”字为是,并举出《外黄令高彪碑》‘恬虚守约,五十以斅’为证。日本人本田成之据此,提出‘《易》为孔子,子思,孟子所完全不知’说,以一字之异文,欲翻中国学术史上之重案。近人钱玄同,钱穆,李镜池,郭沫若,李平心等皆步其后尘否认孔子与《周易》有关,在学术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帛书<周易>论集》廖名春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版 第138页)。
这以上说明了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孔子与《周易》无关,把《论语》里的那句话里的“易”作“亦”解,但这种认为毕竟不成主流,也是站不着脚的。
虽然廖明春认为“五十以学《易》”的“易”,不是“亦”字,但遗憾的是他同样认为孔子五十岁以学《易》,其理由是,孔子五十以前学《易》有偏颇,老而学《易》才有了变化。
《论语》里的“子曰;加我数年,吾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