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易学”评论》(十六)

    上卷:先秦"易学"评论
    ——《周易》一书在先秦时期形成的"易学"派别
    第三章
    战国后期诸子书籍里直接引用《周易》用于说理及对《周易》的论述,所反映的《周易》学术思想
    一、战国时期对《周易》一书的义理应用
    我们已知先秦典籍里最早是《左传》一书,不但以《周易》卜筮,而且还直接引用《周易》文句用于说理。随后又见于《论语》里记载引用《周易》一书里句子用于说明事理。
    到战国后期同样有诸子直接引用《周易》文句用于说理。
    刘向偏辑的《战国策》是一部反映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与言论的汇集。而考古出土的长沙马王堆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是与《战国策》内容相同。
    《战国策·秦策》“顷襄王二十年”里有一处引述《周易》里的句子,同样是作为引典来阐明事理的。
    “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甲之强,壹毁魏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有后患。《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曰:‘狐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何以知其然也?”
    这里是先引《诗》里内容,后引用《周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