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评论》(十八)
乾》的本来意思不是一回事了,已超出了《乾》文的本来意思。这正是中国传统注疏学上的思维模式。中国古代创新学说大多是通过“注疏”而阐发出来的。《彖》传并不是注释《周易》里的文词字义,而是在“疏解”过程阐发出一种新的学说。单从《乾》名与辞文的几个字上也是看不出在说占筮的。也许认为《周易》是筮卜之书的学者们看到那个外在的“六爻”形式和所谓卦辞里的一个“贞”字,就认为是贞卜的那回事了。还会有根据的说,甲骨卜辞上“贞”就是贞卜的。但“贞”字后来不也演变成“坚定”、“操守”、“正”的含义了吗?别以为出现了“贞”字就联想到是占卜的那回事。
我们来看《周易·乾》文原本无天道思想,《乾》文出现一个"天"字,是以"飞龙在天"做比喻事理,不是讲天道思想,也与后出把《乾》按八卦取象为"天"不相同。
《乾》原文是:() 乾,元亨利贞。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或跃,在渊,无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吉。”
(译文):“一 、(君子)应努力进取,自强不息。即开始通达,有利,前途光明。
潜伏时期的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