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易学”评论》(四十七)

    中卷:帝制时期"易学"评论
    第三篇:晋代"易学"评论
    第一章:东晋干宝象数释《周易》的继承
    干宝(约282年―351年)字令升。
    干宝的易学著作今皆已散佚, 其易注主要散见于唐人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和陆德明《经典释文》中。
    《周易注》(包括今本《周易》与《易传》)是他的易学代表作,也是魏晋时期象数派易学的重要著作。书中解易重取象,采取孟喜、京房以来的卦气说、纳甲说、八宫说、五行生成说,排斥王弼的注《易》方法。并且注释《周易》时,又是多用殷纣、文王、武王、周公及后世史事比附卦爻辞。
    干宝在《周易》研究方面,他承继了汉代以来的象数易,以象数为注《易》的基础,在此之上加入历史事件来对《易》进行解释,进一步揭示《周易》的微言大义。
    干宝既重象数,又杂以历史,将二者结合起来,对《周易》加以注释,从总体上说,是对《易传》和汉象数易的阐发而已。
    我们从《周易集解》里来看所收录干宝注释《周易》的内容。
    如对今本《周易·乾》卦里六爻所做的解释。
    “初九:潜龙勿用
    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