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易学”评论》(五十六)

出於牺皇之世矣。乃是古者河出龙图,洛出龟书,牺皇画八卦,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仲尼辅之《十翼》,《易》道始明。
    7.《书》云天锡禹九畴者,盖是天生圣德於禹,诚明洛书之义,因第而次之,垂范后世也。今河图相传於前代,其数自一至九,包四象八卦之义,而兼五行之数;洛书则惟五行生成之数也。然牺皇但画卦以垂教,则五行之数未显,故禹更陈五行而显九类也。今诸儒以禹受洛书,书载天神言语,陈列字数,实非通论。天何言哉,圣人则之必不然也。
    8.且夫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天象则虽组其义,非至圣不能明之。河图、洛书,非羲皇不能画之。卦合其象,非文王不能伸之。爻象之兴,非周公不能着之。
    且孔氏以箕子称天乃锡禹九畴,便谓之洛出龟书,则不思圣人云河出图,洛出书,在作《易》之前也。又唐法九畴,唐虞之前已行之矣。而云禹受洛书之后,始有常道
    9.《春秋纬》曰:《洛书》六篇。孔氏云:洛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一至九。今代之所传龟书,惟总五行生成之数,未知孰是。
    10.答曰:仲尼称河出图,洛出书,於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