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易学”评论》(五十六)

形也。则知两仪乃天地之象,天地乃两仪之体尔。
    今画天左旋者,取天一、天三之位也。画地右动者,取地二、地四之位也。分而各其处者,盖明上下未交之象也。
    3.天一、地二、天三、地四,此四象生数也。至于天五,则居中而主乎变化,不知何物也,强名日中和之气,不知所以然而然也。交接乎天地之气,成就乎五行之质,弥纶错综,无所不周。三才之道既备,退藏於密,寂然无事,兹所谓阴阳不测之谓神者也。《经》虽云四象生八卦,然须三、五之变易,备七、八、九、六之成数,而后能生八卦,而定位。
    或问曰:天地之数,何以由天五而生变化?答日:天地之生数足,所以生变化也。天地之数十有五,自天一至天五,凡十五数也。天一、天三、天五成九,此阳之数也,故《乾》元用九。地一不地四成六,此阴之数也,故《坤》元用六。兼五行之成数四十,合而为五十有五,备天地之极数也,所以能成变化而行鬼神。
    4.且又云:《易》有四象,所以示也;击辞焉,所以告也。然则象与辞,相对之物。辞既爻卦之下辞,象谓爻卦之象也。上两仪生四象,七、八、九、六之谓也。诸儒有谓七、八、九、六,今则从以为义也。且疏家以七、八、九、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