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评论》(五十九)
号上写个"刚"字,最后一个阴划符号上写个"柔"字。这一层画法后来叫"四象"。最上一层是从右向左把那两种符号交错排开为八份,上写着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少刚、少柔、太刚、太柔。后来的这个图把此种写法改写上八卦名称。这种画法,本没有什么依据,你想咋画就画。现在你从网上搜"太极生两仪四象图"就出现很多,看到的图式画法却与邵雍的这种画法不相同了。
邵雍的《皇极经世》一书前的易图里也有个以六十四卦符号和名称排列的图,是外圆内方,并没有写名称。而南宋朱熹的《周易本义》一书里把这一图标写为"伏羲六十四方位",并认为出于邵氏,并认为又是得之前传之的图。这个图在网上一搜就出来,你就能看个清楚。六十四卦符号这称法,本是后出。早在《周易》一书所用,只是一套用于文章的排序而已。在《周易》成书之前,只是传承的一套符号,并无名称,是《周易》用于排序后,这套符号才与《周易》后命名的六十四篇文章名称不离不弃。再后来巫史将《周易》里所用那套符号改变为卜筮工具后,又衍生出八卦取象卜筮,才形成了六十四卦符号的说法。而这套符号考古上至目前发现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比六十甲子符号晚些。
正如邵雍在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