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易学”评论》(六十一)

李觏在《易论》开篇所言"圣人作易,本以教人"的思想,无疑是正确的。他所著《易论》十三篇,皆从这一原则出发。无疑是将《周易》从“卜筮之书”和“释老之学”的影响中摆脱出来,并发挥《易传》里的《小象》易学思想。成为宋代易学义理学派的先驱,又是《周易》在于务实的说法者。
    李觏不但著《易论》十三篇,而且还著有《删定易图序论》,是最早批评刘牧图书象数学之书。虽然一面批驳刘牧易图说法,一面同样相信《系辞》里的说法。如《论一》开篇道:"或问:刘氏之说河图,洛书同出于伏羲之世,何如?曰:信也。《系辞》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本身对河图洛书,是前人的一个虚妄之说,如狗皮袜子没反正,如何分得清谁说的对与错呢?
    但《删定易图序论》也有辩证理论,如《论六》里开篇说:“或曰:敢问五行相生则吉,相克则凶,信乎?
    曰:相生未必吉,相克未必凶,用之得其宜,则虽相克而吉;用之失其宜,则虽相生而凶。今夫水克于火,则燔烧可救;火克于金,则器械可铸;金克于木,则宫室可匠;木克于土,则萌芽可出;土克于水,则漂溢可防,是用之得其宜,虽相克而吉也。以水浸木则腐,以木入火则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