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评论》(六十一)
觏并不是专一阐述宇宙生成观,中国古代哲学里也没有专一论述,只散见于某些观点而已,如"一阴一阳之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或"易有太极……八卦生大业")。
李觏在《删定易图序论·论一》中批驳刘牧易图说时有此说法:“初太极之分,天以阳高于上,地以阴卑于下,天地之气,各亢所处,则五行万物何从而生?……夫物以阴阳二气之会而后有象,象而后有形。象者胚胎是也,形者耳目鼻口手足是也。…天降阳,地出阴,阴阳合而生五行,此理甚明白,岂有阳与阳合而生阴哉?”
在《删定易图序论·论五》又说:“始者,其气也。通者,其形也,宜者,其命也。干者,其性也。走者得之以胎,飞者得之以卵,百谷草木得之以勾萌,此其始也。胎者不殰,卵者不殓,勾者以伸,萌者以出,此其通也。人有衣食,兽有山野,虫豸有陆,鳞介有水,此其宜也。坚者可破而不可软,炎者可灭而不可冷,流者不可使之止,植者不可使之行,此其干也。《乾》而不元,则物无以始,故女不孕也。”
从这说法看,李不仅把自然界一切生物都看作是由“气”产生,并在“气”的作用下,逐渐萌发、生长、壮大。单从这种说法,却属朴素唯物主义观。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