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评论》(六十一)
。”
这"三圣与三古"创作的一部《易经》说法基本定型。
再就是三国时魏国的王弼的《周易略例》,是对今本《周易》注释的方**。
虽晋唐时也有对今本《周易》的一些说法,但基本遵循汉代的说法。
如晋时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卷八里云:“九圣共成《易经》,足以弥纶阴阳,不可复加也。今问善《易》者,周天之度数,四海之广狭……明《易》之生,不能论此也。”
到东晋时葛洪却把《易经》说成是九圣之为了,这是在汉朝三圣之说上,又加入六圣成为九圣创作了《易经》。三圣说是伏羲画“八卦”、文王系“卦爻辞”、孔子作“十翼”。而加入的六圣则是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无论三圣还是九圣之说,无非是把《易经》里的“卦画符号”、“卦爻辞”、“十翼”(《易传》)这些内容说成是九位圣人完成的。葛洪说的《易经》,显然不是指《周易》。而是把今本《周易》内容成两部分,即分成“卦符号”和“卦爻辞”,再加上所认为的孔子作的“十翼”,这就是《易经》内容,并认为这部《易经》是有九位圣人完成的,使其神圣与神秘化。
到唐孔颖达编篡《周易正义》一书里卷首有八篇论文,孔颖达特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