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易学”评论》(七十)
如前所述《易经》本是一部占卜的书,巫者取一把蓍草,每两根一次,取出放在一旁,最后剩下的或是单数,或是双数,记录下来,这样连续六次,后得结果构成一卦,《易经》中对这一卦辞就应是神对卜者所求问事的指示。”(《中国哲学简史》第148页)
这无疑说明冯先生所认为的《易经》是卜筮之书。
冯先生的这部《中国哲学简史》与胡博士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一样都是产生在美国。不过胡适先生那部书早于冯先生。冯先生在美国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后整理成《中国哲学简史》,用英文在美国出版,据说这部书在西方影响很大。用英文在美国出版是上一世纪的四十年代,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才被人翻译在中国出版。笔者手里是一本2004年版的版本。冯先生认为《易经》是一部占卜之书,但这是早年的说法,而后来又有了新说法,在上一世纪的八十年代里,一次《周易》学术讨论会代祝词里说:“因为《周易》是一种代数学,它不具体地讲这些矛盾,而只用两个符号来代表,这两个符号就是阴阳。”
“把阴阳这两个符号错综起来,就成为《周易》的六十四卦。”
“这一套比较完整的辩证的宇宙代数学,古代的中国人没有完成,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