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评论》(七十五)
)
从董光璧先生的叙述来看,生物遗传密码的碱基是四种,即为U、C、A、G代表。而中国的“六十四画符号”的基础符号是两个即“—”与“— —”,(原初产生时是“十”与“∧”,考古发现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本身两者的基准不同。而且现在人的“基本作法是将四种碱基U、C、A、G分别与另外的四象对应。”而这“四象”是“象数易学”里发展出的东西。与《周易》或称《易经》均无关系。是从那套画符号派生出的“象数”学说。既使生物遗传密码能够与“六十四画符号”对应上,并不与《周易》(或称《易经》的)有关。而本身“六十四画符号”不是《周易》一书原创的东西,况且这套符号也不是以四个基码符号排列出的,而是以两个基码符号排列出的。并且这种排列的画符号也并不是定格在“六十四画符号”(即“六联体”符号)上,而不是只有64个组合,而是一个无穷大的数目,即随着每组“画符号”里画道不同而出现组合画符号数目就不同。岂能把生物遗传密码说成是《易经》里的东西,太可笑了吧。况且老外有几人能弄懂《易经》(“三圣”之易说)呢?中国人尚且众说纷纭,说不清的东西,翻译到外国去的《易经》也是个错误百出的东西,而老外即使有一番新认识,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