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易学”评论》(七十七)

    下卷:现代"易学"评论
    第二篇:古今"易学"混乱现象及成因
    第一节
    古今人们对今本《周易》认识上的混乱现象,其表现在《周易》称谓内容上的混乱;《周易》性质说法上的混乱;《周易》注译上的混乱。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农耕文化。这是为国人津津乐道的民族骄傲,而一部《周易》又是中华古代农耕文明的结晶,又被当今称为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一部《周易》说了几千年,一部《周易》犹如民族的史诗那般 ,吟唱了几千年。由一部《周易》而产生的“易学”,贯穿了中国古代(后封建时代)文化的价值核心。
    可一部《周易》,2千多年来,都说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难怪人们跟着人云亦云,众说纷纭。
    不过对《周易》虽说是众说纷纭,但从古到今在说法与运用上不外以几个方面。
    一是义理引用:
    自《周易》一书出现后的先秦至整个后封建时代,上层的知识界不以为《周易》被史巫用于卜筮过而遗弃《周易》,而自始其终都在引用《周易》里的文章句子直接用于说理,把《周易》看作与《诗》、《书》典藉一样而引有。到取消“五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