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评论》(七十七)
来没事,在我的案头上随便翻书。过了一会儿,他拿了一本《易经》过来问我:‘爸爸,这是什么书呀?’接着,他又在我面前打开《易经》。我一看打开的这一页记载的是‘师’、‘比’、‘小畜’、和‘履’这四卦的内容。他指着其中的卦爻辞满眼疑惑地问我:‘这些话乱七八糟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呀?’我一时语塞,但是他的这一问却似禅宗的‘棒喝’,让我有一种‘顿悟’般的心头一震:我确实了解易学史上许多人(比如王弼、二程、朱熹等)是怎么解释《易经》的,可是,你若问我这《易经》本身究竟是什么意思,我真还不知道,而且说实在的,我从来也没有追究过这《易经》本身究竟是什么意思。此时,我猛然发现了一个我以前从来没感觉到过的事实,那就是我头脑中所装的原来都只是别人对《易经》的解释而自己对《易经》却是一无所知。我当时愣了一会便敷衍地搪塞了一句:‘等你读大学了,你就知道了。’ “另一件事是:一个跟我学中国禅学的法国留学生有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突然拿出一本《易经》来对我说:“我对《易经》有兴趣,但我怎么能看懂《易经》呢?我把它从头到尾都看了,但还是不知它究竟讲什么,好像没什么意义,难道你们中国人都能读懂它吗?”说实话,我当时有点紧张,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