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哲学》(二)
王是天下的拥有者,而“君”之“子”(即西周出现的“君子”之称)是拥有封国者,所以“君子”不能不重视土地与政治关系。
《坤》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履霜,坚冰至”。
“霜”,“冰”之物,皆是大地上出现的自然现象,这与题名内容是有关联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反映大地上霜冰的这种自然现象,而是用这些自然现象比喻说理。“脚下踏着寒霜,预示着坚冰即将来临。”这虽是能从感官感觉到的自然现象,但这里已上升到理性的思辨,是从经验归纳出哲理。即寓意着一种深刻的道理。从自然现象中提炼抽象出哲理,运用到社会人生上,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而这句话在此是象征着事物发展变化现象,由“履霜”而可预见“坚冰至”的自然规律。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 直,方,大”均是大地特征。而“不习,无不利”是阐述出的道理。这类如《诗》里的比兴手法。由“直方大”引出一番道理。“不断的熟悉,认识大地,无往而不利。”让谁“习”,是让“君子”去学习,了解大地的特征,学习*地的那种美德。 到《大象传》不就阐发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么?“厚德载物”不正是《坤》篇让君子学**地美德的诠释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