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天下第一哲学》(四)

习,主动向老师请教,才是最佳的学习状态。
    本段里“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这是讲老师与学生间教学互动问题,即讲究教育学童的方式方法。如学生第一次提问,老师就应给出问题的回答,答疑解惑是老师承担着传授知识与责任。老师在回答上很关键,既是让学童解开心中的疑惑,又能让学童获得知识的积累。
    这里"初筮告"喻学童第一次问,老师应回答解惑。如果是“再三渎,渎则不告”。即下次还来问同样的问题,并切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问这同一样的问题,那既是对老师的不恭敬了,也表明学童没认真用心听讲,老师就不能反复回答。因老师不再告诉这一问题,也是警告其听老师讲课时,就会认真去听讲了。
    本段讲的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使他们懂得道理,并培养他们认真听讲,并且有礼貌恭敬地提问。这段话又所体现的是,师道尊严的教育核心。不过这里,作者用了筮法上的一种说法,来做比喻,造成了后世的不少误解。
    “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刑人”:指典型示范教育的意思。“说”:通脱。“桎梏(zhigu)”:一指镣铐;二指约束,阻止的意思。
    本段意思是:“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