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哲学》(四)
工具。
本篇的“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无疑是筮术上的一种说法。《周易》一书引用这种说法,也反映了那个时期,卜筮上的江湖诡辩术已经出现。唯有《周易》这句话,是文献上最早反映筮术的说法。《周易》把卜筮术上的用语借用来比喻到对儿童的教育方法。这只是一种借喻。而不是在讲什么筮术,这应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从本篇的内容可得到证实。这只是引用来作比喻而已。从内容上来看,也不无不当,是比喻的也恰当。这比喻的寓意是“第一次请教老师,老师自然要告诉所问的问题。若对所问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恭敬地乱问,老师就不再告诉。”这是比喻对儿童的教育方法而已,虽然引用的是“筮术”上的用语,并不影响《周易》一书的哲学性。
《蒙》篇无疑又是最早对儿童培养教育的论文,更是让君子明白其政治含义。
如《易传·彖》文里对《蒙》的说法,“蒙以养正,圣功也”。这是说“从童蒙培养他们正确思想品德,也是教师应当像古之圣贤那样去做的事业”,《彖》文解释无疑是正确的。
对《蒙》解释的《大象》曰“君子以果行育德”,其引申出的政治道理是“君子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而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