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哲学》(八)
体。而本篇就是围绕着“结盟”这一命题所展开的论述。
“原筮,元永贞,无咎”。
这里的“原筮”,是借筮术语来比喻事理,而不是讲占筮卜问的。借“原筮”来比喻“追根求源”之意。而如今不少译本,把“原筮”译成“再次卜筮占问”,或译成“同时再卜筮”等等。这种译法是错误的,若把《周易》里的文章内容当成卜辞用于算卦上去附会人事吉凶,无疑是笑话百出。
“不宁方来,后夫凶。”
“不宁”:不仅。“方”:方国。“后夫”:最后来结盟者。
可以说本篇的命题就是“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其意是“结盟很有好处,追根求源结盟是长久发展的正道,不仅方国也来结盟,而那些迟迟不来结盟者,是没有好处的。”
这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呢?这是否是站在周王的立场上来谈结盟的呢?不像。作者是站在众诸侯纷争的历史背景下来谈结盟的。是讲给诸侯国君们听的。是让诸侯国之间走结盟的道路。谁不结盟,就有被瓜分的可能,这就是“后夫凶”的结果。西周后期已是一个诸侯纷争的时代,《周易》作者是站在历史的高度看问题。作者并不是维护周王朝的利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