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哲学》(十五)
业(用涉大川)的前提条件。
跟着又讲“鸣谦,贞吉”。“鸣”的本义是鸟兽的鸣叫声,此处是指有了声誉,或声望。“君子”有了谦逊,即有了品德的声望,前景就吉祥。这就是“鸣谦,贞吉”的含义。古代确实人有了美德的声誉,做官入仕,就有了资格。这里的“鸣谦,贞吉”是强调君子有了谦逊的声望,仕途前景就无限美好。
“劳谦,君子有终,吉”。
本段的含义还是强调君子应始终保持勤劳谦逊的品质。
“无不利,撝谦。”
“撝(hui辉):通挥。此句是说“应努力发挥谦逊的品质作风,而没有不顺利的。”
“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本段最终表明了君子谦逊的目的是在于政治意图,君子的谦逊不只是追求一个好名声,也不仅仅是完善个人的内心修养,而是在于政治目的。是扩大其地盘与势力。我们要知道《周易》里所讲的“君子”与后封建社会里所讲的“君子”不是同一概念。包括今天我们常说某某是君子,某某是个小人。这是道德概念上的称谓。而《周易》里讲的“君子”是个身份概念。“君子”是指有国有家者,与小人(劳动者)是个对称的概念。《周易》里的君子不是指有修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