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哲学》(十五)
文,为"君子"讲述应拥有谦逊品德的重要政治意义。
《易传·大象》由《谦》文而引申出"君子以裒(póu)多益寡,称物平施。"其意是:君子应以拿多余的一方给予缺少者一方,权衡事物而做公平的施于。
清代李光地如同唐时孔颖达奉旨编纂《周易正义》那样,李光地等奉康熙之诏而撰《周易折中》。我们来看一看李光地所编纂的《周易折中》一书里对《谦》的注释。
“谦.坤上.艮下
程传 《谦序卦》:"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其有既大,不可至于盈满,必在谦损,故《大有》之后,受之以《谦》也。为封坤上艮下,地中有山也。地体卑下,山高大之物,而居地之下,谦之象也。以崇高之德,而处卑之下,谦之义也。
谦,亨,君子有终。
本义 :谦者有而不居之义,止乎内而顺乎外,谦之意也。山至高而地至卑,乃屈而止于其下,谦之象也。占者如是,则亨通而有终矣。有终谓先屈而后伸也。
程传 :谦有亨之道也,有其德而不居谓之谦。人以谦巽自处,何往而不亨乎?君子有终,君子志存乎说谦巽,达理故乐天而不竞,内充故退让而不矜,安履乎谦,终身不易,自卑而人益尊之,自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