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哲学》(三十四)
治问题。
“壮于趾,征,凶。有孚,贞吉。”
“趾”:脚趾。“壮于趾”这是比喻,比喻事物刚刚发展起来。“征凶”:征战则凶险。“凶”也当凶恶残暴讲。“壮于趾,征,凶”意思是“强大起来却去征战侵略,是凶恶的行为”。作者是反对战争与强暴,而向往的是“有孚”,即“爱”的理念,体现的是国家间和平相处。在西周后期,形成的诸侯军阀势力,已是战争的策源。周人建立的周王朝起初同样是靠征战,兼并周边的小部族,才逐步壮大起来,才有了抗衡殷商王朝的能力。本段的后句“有孚贞吉”,是进一步强调“有爱,才是美好的前景”。这是在“壮于趾,征,凶”之后,紧跟着强调的事情。作者把“有孚”作为国家间应遵循的准则。即有了“爱”,国家之间就相互尊重和平共处。这是作者的美好向往。
“小人用壮,君子用罔。”
“罔”:指渔猎用的网具;又指骗取,欺骗等意。这里的“君子用罔”,而不是说“君子用的是欺骗手段”。这里的“罔”是当智谋,智慧,脑力劳动来讲,是对比“小人用壮”来讲;“小人用壮”其意是“劳动者运用的是体力”。这是说明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所造成。“小人用壮,君子用罔”,即反映了时代的分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