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天下第一哲学》(三十八)


    上九,处睽之极,道心埋没已久,人不反顾,是睽孤也。道心埋没,人心用事,习染成性,疑虑百出,如豕負涂,载鬼一车矣。若欲复道心,须先明人心,但明之贵于见之,见豕见鬼,实见的人心为害甚大。既能见得,即能明得,先不明而用心,如先张之弧也。后能明而复道心,如后说之弧也。无人心而不见道心,无道心而难知人心,借人心复道心。
    人心虽罪之魁,亦功之首,匪寇而实婚媾也。人心既见,道心即复,于是虚人心,振道心,往而济睽,则阴阳和合,如遇其雨,洗去一切旧染之污,仍是当年圆成无亏之物,其吉为何如乎。此睽终必合,乘时而济睽也。
    六爻俱有睽而致合之道,仅得免其阴阳不睽,而不能阴阳有济,故彖曰:“小事吉。”然小事能吉,大事即能吉,睽终而合,阴阳相通,至此而求,大事未有不致吉者。修道者,可不先求其小事之吉乎。”
    《易理阐真》,清刘一明(公元1734--1821,清代著名道士,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在清乾隆年间,修行于栖云山。系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起造建筑七十余座,著书三十余部)撰。被认为是以道家之言解《易》,但不尽然,不外是从八卦取象与阴阳阐发出一番道理。《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