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准备背锅的文臣
个事情。
而他这样就事论事的回答,恰恰和他之前所列举的儒家思想所悖论。
“那你告诉朕,河南之变又因何而起?山东呢?北直隶呢?”
“说啊!”朱慈怒斥道。
“微臣……微臣!”
“干旱,蝗灾,水灾,毫无例外,百姓们不归附朕,不是为官有没有有德行,而是因为他们吃不饱饭而已!”
“为何吃不饱?没有粮食!”
“粮食!”
“这才是国家安定的根基所在。”
“国家强盛,则粮丰刀利,仅此而已。”
“朕不管你熟不熟读圣书经义,谁能让大明的粮食喂饱更多的人,谁能让大明的刀子更加锋利,这样的人,才是大明需要的人。”
“科举事关国家取士,也应以此为纲。”
朱慈着重的阐述了他最终立场,驳斥了文臣对于经书教义的维护。
或许,儒家的思想并非那么不堪,在某些意义上能够统治中国几千年,也有他的精粹所在。
然而再精粹,也实在阻挡了朱慈改革的脚步,就像后世的外语一样,有用?肯定有用,但是抬高的过了,必然将人才压制的扭曲起来。
儒家被抬高了几千年,要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