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2.千秋又万代

要求皇帝必须得喜怒不形于色,就是因您的纤尘大小的好恶,到了下面,可能会被放大到泰山之巨。”昨夜,倒是尚宫宋若华学士的一席话,让皇帝参悟透了。

    不过他在封禅时,就隐隐有了不详的预感。

    所以他对高岳说过,朕害怕封禅去不能归。

    “那么,参赞太子的,到底有哪些人?”这数日,皇帝始终在缜密思考这个问题。

    就在这时,灵虚公主迈着沉重的步伐,边哭边走入到殿内,守殿的神威军卒急忙对她行礼,而后放行。

    “太子要让朕写内禅的诏书......”

    灵虚点点头。

    皇帝接着笑起来,对灵虚说:“看来,政事堂的宰执们也或多或少参与此事,从他们集体上表请求太子监国开始。对外,则是......”

    “应该是中书令韦皋,太子少保杜佑,汴宋节度使董晋,还有,还有太子少师......”还没等灵虚痛苦地说出那个名字,皇帝摇摇手,“高三没有参预这场谋划,他想朕封禅是真,但他想朕内禅是假,不要被迷惑了,萱淑。”

    灵虚愕然。

    皇帝便说出心中答案:“高岳在太华山发誓,要匡扶朕的江山,且永不行篡逆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