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心理准备
、王硕等人有这种创作速度,其余的作家都很难做到。
关键这部书的质量以及故事本身,都并不逊色与关晓军前面的一部《关帝庙》,可以说还是更进一步,在作品的厚重性上,超过了同时代的很多作品。
在这个流行伤痕文学的年代,很多作家写的都是知青事情的故事,或者文革时期的时代片段,从而引发了很多读者的共鸣。
但是关晓军写的故事虽然也是时代文,但却与现代无关,他这本书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这与现代文学中的题材很不一样,也显得极为新颖。
这就像明清时期的读书人一样,大家体书法,忽然有一个人写了另外一种字体,可能在书写功力上未必逊色于写馆阁体的人,但却有着足够的新奇感,令人耳目一新。
陈又廷在拿到这部书的书稿之后,连夜观看,越看越觉得舒服,虽然有了第一本书的铺垫,但是他还是难以相信一个孩子会有如此辛辣老练的文笔。
“小军,这部书出版肯定有资格出版,甚至值得大范围的宣扬,可是你写的实在是太好了,远超你这个年龄的好!”
在决定出版《余生》的时候,陈又廷特意给关晓军打了一个电话:“孩子,你太年轻了,写出这么好两部作品来,你得做好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