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章 赵子龙以仁择主

非望族。他幼读诗书,文武双全,志向高远,一心想扫除暴乱、中兴汉室。黄巾初起时,赵云才十五六岁,武艺未成,未能投军报国,之后的几年看着天下叛贼四起、胡人作乱、董卓暴横、汉室倾危,接着诸侯讨董,非但没能除掉董卓,地方上反而越来越乱,忧心如焚,夜不能寐。不过由于他出身寒微,虽然因勇武在常山名气不小,但郡中并不太重用,二十三岁仍旧是个白身百姓,满腔壮志,报国无门。
    今年冀州纷争,袁绍公孙瓒二雄并立,赵云敏锐地看到冀州势必发生战事,要想保全家族并且有所作为,必须投奔其中一方。袁绍号为讨董盟主,开始时保存实力、逡巡不前,在全族被董卓所杀仍不出兵,反去谋夺冀州,赵云对他的品德相当看不起。又加上袁绍多重用士族大姓,赵云出身寒微,与袁绍更是格格不入。而公孙瓒北扫乌丸、南破黄巾,听说英雄杰出,所以赵云说服常山国相范忠,带着几十郡兵以及十来个自己亲族来投公孙瓒,终于迈出实现他志向的第一步。
    但今日一见,一番倾谈后,赵云觉得公孙瓒失之过刚,虽然壮怀激烈,但在治政牧民方面似乎没什么想法,在任贤用能方面似乎也差了一些,帐下武夫居多,谋士极少。冀州二雄争锋,不投公孙又能投谁呢?赵云有些迷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