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94 陈国相襄军第一(三)

时好击剑、尚武事,之所以后来折节读书,便是因在他二十三岁那一年,他的乡中长吏把他的户籍从不服役的“小男”改为了需服役的“正卒”,

    依按汉家律法,“能通一经者”是不需要服役的,崔琰因此而感到了耻辱,从而才发奋求学,但因光武帝罢省内地的郡国兵,征兵制在内郡基本上已经废弛,所以崔琰虽是被“乡移为正”,却并没有参加正卒的训练和编入郡兵。至於边郡,因为面临的军事压力大,故而在这方面要比内郡执行得严格,正卒的征用、训练活动仍在正常进行,然地位也已远不能与募兵制相比。

    追溯本源的话,募兵制实际上於汉初时已有,到武帝时及以后,此制渐盛,再到本朝,特别是在中央和内郡,更已成主流。

    首先,羽林、虎贲郎、南北宫卫士、北军五营、城门兵、司隶校尉属兵,包括灵帝时的西园八校尉部等等屯驻、戍卫京城的中央部队都是招募而来的。

    其次,因内郡已普遍停止正卒之役,这就导致内郡的武装力量不足,平时尚好,一旦出现贼患,各州郡县的长吏们就必须得要充实本地的兵力,兵从何来?征兵制已废弛,亦只能由募来,也就是说,州郡的武装力量大多也是招募而来的。诸侯讨董之际,山东诸州、郡的长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