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 议得良策增民户
良田者,上田也。现下劳动力不足,便需要在田的优劣上下功夫,十万亩上田能比十万亩中田多收十万石粮,十万顷就能多收百万石粮。
“卿可有何良策?”
“徐州多池塘水陂,章和元年,马伯威兴复陂湖,灌田二万余顷,汉安元年,张文纪开沟引水,使田得灌,秔稻丰积,此二公留下的遗迹,我在广陵时曾实地看过,其凿溉之利,惠及如今。以彧陋见,州府可遣吏巡视州中,视土田之宜,效前贤之举,开沟治陂,以得良田。”
马伯威是马援的族孙,与大儒马融同族,张文纪是张良的后裔,此二人均曾任过广陵太守,荀彧说的那两件兴修水利之事,便是他两人在广陵时的政绩。
荀贞心道:“兴修水利乃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文若此策,我当从之。”在广陵时,他就想过兴修水利,但那时的主要目标是拿下徐州,所以一直没有将此事付诸实施,现在徐州已入手中,可以分出精力、民力来搞水利建设了。
荀贞沉吟说道:“欲谋其事,必得先有其人。卿可有人推荐,足能担负此任?”
兴修水利是个专业活儿,不懂行的人是做不好的,所以要想办好此事,就必须得先找到一个合适的专业人选。
荀彧说道:“我尝与督冶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